锻模的运动方式不同锻造加工有哪些方法?

       根据锻模的运动方式,锻造加工又可分为摆辗、摆旋锻、辊锻、楔横轧、辗环和斜轧等方式。摆辗、摆旋锻和辗环也可用精锻加工。为了提高材料的利用率,辊锻和横轧可用作细长材料的前道工序加工。与自由锻一样的旋转锻造加工也是局部成形的,它的优点是与锻件尺寸相比,锻造加工力较小情况下也可实现形成。

       包括自由锻在内的这种锻造加工方式,加工时材料从模具面附近向自由表面扩展,因此,很难保证精度,所以,将锻模的运动方向和旋锻工序用计算机控制,就可用较低的锻造加工力获得形状复杂、精度高的产品。

锻件

       当温度超过300℃-400℃(钢的蓝脆区),达到700℃-800℃时,变形阻力将急剧减小,变形能也得到很大改善。根据在不同的温度区域进行的锻造加工,针对锻件质量和锻造加工工艺要求的不同,可分为冷锻、温锻、热锻三个成型温度区域。原本这种温度区域的划分并无严格的界限,一般地讲,在有再结晶的温度区域的锻造加工叫热锻,不加热在室温下的锻造加工叫冷锻。

       在低温锻造加工时,锻件的尺寸变化很小。在700℃以下锻造加工,氧化皮形成少,而且表面无脱碳现象。因此,只要变形能在成形能范围内,冷锻容易得到很好的尺寸精度和表面光洁度。只要控制好温度和润滑冷却,700℃以下的温锻也可以获得很好的精度。热锻时,由于变形能和变形阻力都很小,可以锻造加工形状复杂的大锻件。要得到高尺寸精度的锻件,可在900℃-1000℃温度域内用热锻加工。

       另外,要注意改善热锻的工作环境。锻模寿命(热锻2-5千个,温锻1-2万个,冷锻2-5万个)与其它温度域的锻造加工相比是较短的,但它的自由度大,成本低。

       对重要锻件质量的控制,专有一套标记方法,以便在生产过程和使用过程中进行查找。

锻件

       对原材料的标记,从一开始便应十分注意。标定的内容包括材料牌号、炉批号、收发货日期和供应厂的代号等。这样做有助于区别材质的变异是由于制造过程本身的因素引起;还是由于非制造过程的因素引起。原材料有了标记,也能为评价供应厂的产品质量提供可靠的依据。

       重要锻件的标记包括零件号、炉批号、锻造日期和承制厂记号等,应将其在生产中逐件检查记录下来,以便在使用过程中一旦发生问题,可以用来帮助查找原因和确定责任者。标记在锻件上打印的部位,应是锻件容易发现的地方。如果锻件上的印记在机械加工时会被切削掉,那末在车间的生产过程中,在这个锻件装配完毕或用打印模等其它方法重新作出标记前,应挂上金属标签,以免混乱。